周慧俊
湖南省肿瘤医院消化泌尿内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16
编号94482
浏览量“别担心 有我在”创新疗法实现诊疗新突破
2003年,经湖南省卫生厅公开选拔,周慧俊分配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后,自此踏上了深耕肿瘤学科的漫漫征途,至今已有二十余载。
62岁的刘女士,面露绝望,攥着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报告,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了湖南省肿瘤医院。周慧俊和科主任刘振洋主任医师反复翻看刘女士的相关检查资料后,发现患者肠镜活检病理报告免疫组化提示错配修复蛋白有缺失,很有可能是少见的肠癌类型(dMMR),经过基因进一步确认,刘女士确认属于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基因类型,符合免疫治疗药物的使用条件。6个月后,刘女士复查影像学提示肿瘤明显缩小,无明显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免疫疗效惊人。最终,手术切除的病灶病理显示:所有癌细胞完全坏死消失。
一沓车票 一场“拓荒”,从“帮扶者”到“播种者”让希望在家门口生根
在周慧俊医生的抽屉里放着一沓从长沙南到岳阳东的往返车票,厚厚的、整整齐齐。2023年5月,为了响应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口支援号召,他受组织选拔和委派,前往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医院肿瘤科的创建工作。没有设备,他连夜向湖南省肿瘤医院求援,调来化疗泵和淋巴水肿治疗仪器;没有病床,他借原产科病房的床位收治患者;没有专业团队,周慧俊联系医院从急诊、消化内科抽调人员,有呼吸内科基础医生重点搞肺癌,学习支气管镜和肺穿刺等;有消化内科基础医生重点搞消化道肿瘤;有放射科背景的医生在省会兄弟医院介入科进修后,回来独立开展肿瘤介入和各种穿刺等。最难的还是“从零找病人”。他带着团队下乡镇、跑卫生院,挨家挨户普及肿瘤治疗技术和早筛知识。2023年12月5日,肿瘤科挂牌成立。周慧俊表示,“我们做帮扶,就是要让‘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从口号变成现实。”
帮扶期间,他主导建立的淋巴水肿治疗中心,让岳阳患者第一次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康复治疗。积极推动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了三大中心:共建肿瘤中心、远程MDT会诊中心、淋巴水肿治疗中心。他还带领团队院内率先开展了多例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PTCD等肿瘤介入治疗,联合省会兄弟医院开展了高难度TIPS手术。为了解决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难题,他勇于创新,率先在帮扶医院开展了首例胸壁输液港植入术,B超引导下PICC以及中长期导管置入术,打通了所有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壁垒;他还多次邀请肿瘤医院优秀外科专家到省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四类手术帮扶,填补了多项院内技术空白。
2024年11月,周慧俊圆满完成帮扶任务时,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已成为湘北地区标杆:年门诊量激增,淋巴水肿康复治疗享誉湘北,开展高难度手术如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等10余项,通过“10S管理”验收并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