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修复助推历史遗留矿山“沐光重生”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

市场化修复助推历史遗留矿山“沐光重生”

——郴州市桂阳县荷叶-太清矿区历史遗留矿山市场化生态修复范例

背景:桂阳县荷叶-太清矿区位于南岭山脉生态屏障,属南岭山地水源涵养保护区,紧邻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区内为湘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是湘江支流耒水的源头。矿区开采历史悠久,小煤窑星罗棋布。经多年无序开采,矿区遍布大量废弃煤矸石堆和工业广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历史遗留矿山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有些矿区还压占耕地,亟须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措施:引进中国建材集团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南方石墨有限公司统一规划开发,探索市场化开发治理模式,整合了相关资金和资源,解决政府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采用“综合利用+工程修复+光伏发电”的联合修复方式,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资源化利用。对矿山取缔退出后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采用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地形地貌修复工程、植被恢复、挡土墙工程、 截排水沟工程和耕地修复等工程措施,修复受损耕地和林地,恢复植被和土地功能。对有利用价值的煤矸石开展资源化利用,目前已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煤矸石全自动加工生产线,达到800吨/小时的煤矸石处理能力。综合利用修复后土地资源,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畜牧有机结合打造“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现代农业”的综合利用模式,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和现代农牧业。

成效:修复耕地690余亩,有效恢复植被和土地功能。矿区可综合利用煤矸石约500万方,废弃煤矸石综合利用制建筑砂石骨料可获利约4000万元,制砖和轻骨料可获利约1200万元。每年光伏发电约1886万度,产生经济价值1753万元,目前矿区已开发600亩光伏电站,每年发电约1886万度,可产生经济价值1753万元,村组带来租金收入18万元节约标煤754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803吨,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有益尝试

近年来,桂阳县深耕含绿量,提升含金量,通过“综合利用+工程修复+光伏发电”的市场化生态修复实践,实施“林光互补”“农光互补”和“牧光互补”,让废弃资源得以转化利用,让桂阳这片“千年矿都”八宝之地“沐光重生”,演绎了一场精彩的绿色蝶变。

请使用新湖南客户端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