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巧治理 敢教荒山变“花山”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水滴石穿”巧治理  敢教荒山变“花山”

——娄底市涟源市花山岭生态修复范例

背景:花山岭是坐落在二广高速与长芷高速交汇处东南面的一线小山脉,绵延10余公里,面积14000余亩,二广高速、长韶娄高速、龙琅高速和国道207绕山而过。花山岭表层尽是石灰岩,土层脊薄,是典型的难造林地。

措施:自2018年以来,整合各种林业项目资金,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花山岭生态修复。由过去千家万户造林向专业队伍造林转变,引进资金实力过硬、技术力量齐全、社会信誉良好的林业公司(合作社)进行专业化治理,统一标准、统筹推进。坚持“近自然、多功能、全周期”理念,以水滴石穿的定力,坚持保护为主,持之以恒保护原生环境和植被;科学推进人工修复,大力推广节水保水、科学施肥等先进营造林技术,同时将森林防火隔离带和生物防火林带与造林同步推进,对造林小班实施网格化森林防火管护。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林木生长特性合理布局,选择了多种乡土树种进行混交造林,采取营养杯大苗造林,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成效:通过治理,林地面积增加12943亩,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保存率达100%。年涵养水源32.75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5.60万吨,净吸收二氧化碳2787.2万吨,吸收二氧化硫155吨,固定尘埃10355吨,释放氧气量达10393万吨。提供了木材7.77万立方米,农民收入0.544亿元,提供近7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农民增加劳务收入1400余万元。增加需求苗木84万株,农民及育苗专业户增收600余万元。创建了花山岭公园,带动了周边旅游休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

涟源市直面石灰岩造林难题,大力弘扬塞罕坝林场精神,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海洋”,让荒山岭变成了真正的花山岭。下一步将持续发力,秉承保护生态、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将花山岭打造成湘中腹地的一块“绿肺”造福人民。

请使用新湖南客户端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