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香

杨菊香,女,现年50岁,楠木坪镇中学的一名教师。自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楠木坪中学,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她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本职工作,多年来在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方面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认可。她有一个三口之家,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儿子已步入高中。生活虽过得不算富裕,但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其乐融融。正当她享受着幸福生活,憧憬着美好未来之时,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不幸于2018年12月4日她因身体不舒服到怀化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侧乳腺肿块四级B类。为了得到精准的诊断,她与在湘雅学习的侄女联系,由于她丈夫当时正在下乡搞扶贫工作,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她独自前往长沙。后到湘雅医院检查确诊为四级C类。紧接着她丈夫请假3天,在12月5日入湘雅医院住院治疗,做了两次手术后,确诊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经过两年多的后续治疗,她的身体渐渐恢复,于是她便又回到了学校教书。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20年12月24日下午,她刚从医院回到出租屋,突然接到小区邻居王姐的电话,告诉她,她丈夫突发疾病,手脚无力,已被120接到县人民医院。听到这个消息,她感到痛心极了,想起这几年的艰辛,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但一想到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她说她更要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家,再大的困难也要挺过去。儿子将来怎么办?伤痛之余,她便打电话给在芷江的弟妹,然后自己租车从怀化赶往芷江。到了芷江县人民医院,看到不省人事的丈夫,问了医生的情况,说是脑出血,病情严重,还得观察两个小时才动手术。此时,她的内心极度崩溃,一旁的亲人安慰她,要她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考虑到病情的严重性,她决定转到怀化市人民医院。手术后,可她丈夫在重症室一呆就是十多天,医生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说找专家会诊,她说,那段时间真的度日如年,整天提心吊胆的,无法安睡。过了几天,她丈夫终于从重症室搬到普通病房,她说那紧绷的神经才稍微松弛下来。

从那时开始,她便开始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医院、菜场、家,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不管寒冬还是酷暑,不管自己有多辛苦多疲倦,她都得带病坚持,坚持每天给丈夫送饭、喂饭,擦身、换衣。做这些事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的,不能弄掉了身上的管子。再加上她丈夫切了气管,食物都得从胃管输送到胃里,没有经过咀嚼,不经过食道,时间长了,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每天得给他做流食,菜汤,鱼泥等。渐渐的,她丈夫的胃管拔了,可以用嘴吃东西了,也能渐渐吞咽了,她便开始煮稀饭,把做好的菜切碎、撵烂,再给他吃。每天都是凌晨6点多钟起床做早饭,然后赶最早的公交车到医院,到了医院以后,护工已给他洗脸,刷牙了,她就给丈夫喂饭,就像给小孩喂饭一样,一边喂饭,还一边跟他讲话,不管他懂不懂。除每天要给她丈夫做饭、送饭、喂饭以外,她和护工还要为他做康复训练,按摩,压腿,收缩练习……,只要是有益于她丈夫康复,她都会尽力的去尝试,而且坚持每隔2小时翻身拍背。一天下来,弄得她自己腰酸背疼。中午喂完饭以后,她就会在丈夫床边休息半个小时左右,由于她自己有病,晚上不能熬夜,护工就去午睡。下午3点多钟,她又匆匆到菜市买菜,做晚餐,重复着早上的流程,每天会陪着她丈夫到晚上10点钟,然后才离开医院回家。回到家,等儿子回来了,问一下他,没什么事,她就得先睡了。说到儿子,她说她们很是愧疚,在他读高中的三年,太不顺人意,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可以说无形中拖了他的后腿。

回想她的付出和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宝贵。她的耐心、爱心,让家的港湾保持温馨,她在努力地坚持着,那是爱的坚持,责任的坚持。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她丈夫现在可以缓慢行走了。

三年来的磨难,虽然在她身上刻下了辛酸,却未摧垮她的意志,反而让她对家庭多了一份责任和依赖。她说“家是我的寄托,也是我的港湾,不管怎样,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和家人幸福快乐”。 

请使用天下芷江客户端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