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7
编号1337
票数7120
浏览量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洋,今年25岁,是冷水溪乡王家庄村的一名小伙子。在谈到他的妈妈时他总有说不完的话。“我的妈妈长得落落大方,一头乌黑的头发和白皙的皮肤,让她显得很年轻、漂亮,妈妈清脆动人的声音像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吹进我的心里,妈妈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有礼,让人容易亲近,邻里乡亲们都对她竖起大拇指”。从小,爸妈就教我们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们对父母的孝敬,对邻里的热情,对自己儿女的关心,他们都以身作则,我们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妈妈就像家里的一根定海神针,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坚实后备,距离妈妈生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这两年里,杨洋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治疗都没有让母亲的脑梗这病有好转,母亲从一个身体健康、勤劳、朴实的人变成了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行走,吃东西严重不方便,现在进食需要将饭菜用机器打碎才能食用。
杨洋说道,到现在还是无法相信。在自己最开始听说妈妈生病住院消息的时都在怀疑、不敢相信,毕竟自己的妈妈身体一直都很好,而且早上还刚刚和母亲一起通过电话,什么都还好,可事情就是那么事与愿违,怎么就这么的病倒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自己的妹妹还在读大学,自己不得不挑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父亲也是分担妈妈的身体,也不敢去远地方务工,只能在本地打一些零工,来维持生活开支以及妹妹的学费。父亲也常常叮嘱杨洋,只要妈妈在比什么都强,再苦再累的工作都不怕,这也更加坚定了杨洋照顾母亲的意志,更加不怕苦不怕累,无微不至的照顾。多年来父母的默默付出让杨洋早早地懂事,并且用爱回报着父母以及周围邻居。照顾母住院休养期间,杨洋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确保不耽搁母亲一日三餐和吃药的时间。为了母亲心理上的健康,杨洋会有意识的把好玩的、好看的东西拍下来分享给母亲,也会同母亲讲最近的新闻、最近家里发生的新鲜事、笑话等,和母亲分享新鲜有趣的事情,似乎已成为杨洋的一种习惯。有时候回到家里,在面对邻里的亲切问候,总是微笑着回答他们。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杨洋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父母吃好穿好,还要给予父母家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父母家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儿子,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独自照顾生病的母亲,面对困难从不轻言放弃,积极向上,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就是这样,杨洋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兄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孝老故事,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并身体力行,用他最淳朴的方式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爱亲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孝老爱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