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发明
17
编号5027
票数61306
浏览量补发明同志,男,苗族,1972年1月生,现年49岁,大学文化,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9月至2015年12月,先后担任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正科级),担任县七届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2015年12月,担任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2019年3月至今,担任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史志研究室(县档案馆)党组书记、主任,2020年9月任一级主任科员。
2015年12月以来,补发明同志团结带领县史志办公室(2019年后改为县史志研究室)一班人积极工作,2020年荣获“全省党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获得“第七届湖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奖”,先后荣获了“全市党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等市级荣誉,“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县级荣誉。个人先后获得“芷江侗族自治县30周年县庆筹备三等功”“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现将补发明同志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他带着对党的忠诚,融入了铸魂写史的伟大事业。
2015年10月下旬,县领导找时任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的补发明同志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到“清苦”的史志办公室工作,为芷江的编史修志贡献力量。当时的史志办不仅条件非常艰苦,干部队伍也情绪低落。补发明同志毫不犹豫表示服从领导和组织的安排。上任伊始,他坚持“党史姓党、为党写史”的政治方向,通过开班子会、干部会,找问题、找差距、抓学习、抓思想,把大家的心思、力量聚到了一起。几年来,他带着单位的同志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中共党史和地方党史,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他常对单位同志说:“单位没有好坏,不好好干,好的单位会变差;好好干,差单位也会变好”,他还说:“我们一定要看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党史工作不仅很有意义,我们还可以让它很有意思,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好,才无愧党和人民”。他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带领大家瞻仰红军烈士陵园,重走长征路,请当地人讲述红军长征过芷江和便水战役的故事,到18个乡镇探访红色遗址遗迹,一边接受教育、得到启发,一边向乡镇、村等基层干部群众宣传红色故事和党史知识。大家用党史铸忠魂,在党史工作中找到了自身价值和工作目标,牢记“为党管好档、为国守好史、为民服好务”,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2017年6月,中央党史研究室专题调研组到芷江调研,他认真筹备,积极汇报,领导、专家们对芷江党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几年来,他牢牢地把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坚持高标准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认真带班,积极作为,廉洁为公,在干部群众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党史、方志、档案、扶贫、家庭等所有的压力袭来的时候,他有时也感觉难以挑起,但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坚持挺住了。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补发明同志最多联系4个村,担任1个省级贫困村的联合党支部书记,他经常到村里和扶贫工作队研究工作,有时晚上10点还在农户家中,11点多才回家。在他的带动下,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大幅提高,各种表彰和荣誉纷至沓来。县史志研究室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大家讲起他来,都会由衷地赞许。
二、他凭着对党史事业的热爱,用辛勤耕耘结出党史编研的崭新成果。
补发明同志为人话不多,但和他接触的人总能感觉到他对于工作的热情。他说:“开展工作,责任感很重要”。他常说:“不做就罢,做了就要做好”。基层党史部门人手很少,作为负责人,需要更多的自我付出、身先士卒,自己不能上一线,工作就无法有效推进。补发明同志始终发扬“跟我上”的精神,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一项党史编研任务的完成,他都积极去谋划,认真去组织,当一切部署完成后,他就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承担大部分具体的编写工作。他总是比别人先到单位,最后一个下班。几年来,他没有好好地休过假,节假日多数在办公室度过,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在晚上十一点才熄。2017年,是芷江侗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县委、县政府把30周年县庆成就布展和编写《芷江巨变30年》的任务交给了县史志办公室。从5月到9月,补发明同志从布展的构思,到工作人员的组合,到图片采集、编辑、初步审定,到与布展公司的对接,都亲力亲为,有时为了选一张合格图片,他要仔细看800多张图片,82个大展板圆满制成的最后一天,他和编辑部的六位同志,全都累病了。这5个月期间,史志办不但高质量完成了县庆布展任务,还高质量组织完成了59万字的《芷江巨变30年》编书和公开出版任务。现在,该书已经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节会之后,他又认真组织,圆满完成了《30周年县庆成就展画册》《30周年县庆活动画册》印制工作。2020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布置了“红军长征在湖南”史实史料专题研究工作任务,芷江作为红军经过的48个县之一,红二、六军团在此留下了英勇的足迹。接到上级任务后,补发明同志积极向时任县委书记龚红果同志、县党史联络组组长唐成云同志报告,全面组织开展了专题研究,他和编辑部其他同志认真到红军经过的15个乡镇76个村(社区)开展实地走访、踏看,并到湖南桑植、新晃、贵州石阡等地调研,行程4000公里,召开座谈会9次,新采集红军故事61个,在北京召开红二、六军团后代座谈会,征集到红军后代回忆文章7篇。经过1年多时间,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到2021年5月,经先后审读、校稿20余次,历尽艰辛,正式出版发行了42万字的《红军长征在芷江——史实史料专辑》。近年来,补发明同志编写、主编的公开出版作品还有《湖南大学创始人——杨茂杰》《芷江人物录》《芷江乡镇志》《芷江年鉴》《芷江岁月——百年回眸》等,党史编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三、他怀着对党史的深情,用心用情在侗乡大地赓续着党的红色血脉。
为了形成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他为单位阅览室购置了一批又一批党史书籍。他常常鼓励大家多学党史,说:“只要你深入地学习了党史,你就会深情地爱上党史。”从事党史工作以来,他深深地感到把我党的红色血脉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重要意义。他多次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他说,芷江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芷江,留下了很多遗址遗迹和宝贵的红色文化,特别是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旧址、便水战役旧址,建议加以重点保护和利用。他的建议引起了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将弘扬红色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把“芷江县长征文化公园”列入重点项目,并投入修缮维护资金1200万元,在芷江县城河西的黄甲街宝庆会馆旧址设立“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为了顺利布展,他多次参加陈列馆陈展大纲的讨论、修改。今后,“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将成为芷江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3月,补发明同志向县委常委会报告党史工作,建议在已经出版党史一卷本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中国共产党芷江历史(1978—2012)》(党史二卷本)的编写工作,县委表示同意,并解决编写所需资金。随后,在党史联络组老同志的帮助下,县史志研究室成立了12人组成的党史编写组、审稿组。为了少走弯路,提高编写效率,他亲自带着编写组的同志到兄弟县市学习经验。为了提供编写资料,他积极组织档案进馆。在他的推动下,仅仅半年时间,便完成初稿编写任务的四分之三,约30余万字。2020年,在党史调研过程中,他收集到芷江籍新四军烈士汪定炳的28封手写家书,发现烈士18岁从军到21岁牺牲的成长历程十分感人。2021年,他邀请县委宣传部、社科联、党校的同志,认真品读烈士家书,精心组织红色宣讲故事《烽火家书撼人心》,参加全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在6月的比赛中获得了优胜奖。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他选编40多个红色故事,通过县融媒体平台宣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该县上坪村的一位老村主任,深入了解红军过芷江的历史后,带病四处宣传红军事迹。楠木坪镇的两位村民,获悉县里征集党史文物后,主动把祖辈传下来的红军遗物(子弹箱、工具袋)捐献给了县文物部门。一些机关、学校的干部职工、学生,纷纷重走红军长征路、接受红色再教育。
芷江是革命老区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赓续红色血脉,任重而道远。补发明同志深情地说:“个人的进步与成绩,离不开党,能够从事党史工作,是一辈子的荣光。今后,愿积极发扬“三牛”精神,为芷江地方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