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烤”很潮,布病要防

最近一个火出圈的新潮--“进淄赶烤”,向我们迎面袭来,全民“烧烤”的序幕由此拉开。这不仅吸引了各地文旅局的关注,也吸引了我们医务人员的注意。因为谈到“烧烤”,我们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布病”。

1、什么是布病?

布病,全称是“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感染发病呈现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的特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2、为什么吃烧烤要防范“布病”?

各位“烧友”可能要问“好好地吃个烧烤,怎么还要预防布病呢?”因为“烧烤刺客”----布鲁氏菌最喜欢寄生在牛羊体内。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受布鲁氏菌感染的牲畜,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羊为主,牛、猪、鹿和犬等也可成为传染源。

布鲁氏菌的途径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

经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水或食用染疫动物的未煮熟的肉或未经有效消毒的奶及奶制品。

经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眼结膜和破损皮肤而感染。

经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或气溶胶而感染。

3、什么人群容易感染布病?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高危人群有从事饲养、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羊及其制品的职业人群;从事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及布病防治科研等职业人群;进食未煮熟或未有效消毒的肉、内脏、奶及其制品的消费人群

4、怎么判断是否感染布病?

人感染布病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较为隐匿,不易早期发现,容易漏诊、误诊。布病的四大典型症状为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含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此外,部分患者伴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男性)或卵巢炎(女性),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可以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5、感染布病后要做什么检查?

感染布病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此外,相关的免疫学检查可辅助诊断。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可用于布病的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而最直接的证据是血液、骨髓、 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6、布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能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食品中生存数周到数月。但是,布鲁氏菌对紫外线、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紫外线照射5-10分钟;湿热100℃ 1-4分钟,干热100℃ 7-9分钟;2.5%的漂白粉澄清液2分钟就可将其杀灭。

普通人群需注意以下几点:肉类要充分煮熟后再吃;购买合格奶及奶制品,未经有效消毒的生奶务必要煮沸后再喝;不喝生水,勤洗手;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工具用开水消毒;防止伤口接触肉类;尽量减少与牛羊等动物的接触。

养殖及屠宰职业人群需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胶鞋,穿工作服;购买检疫合格的牲畜并做好免疫接种;对牛、羊棚圈定期消毒;保护水源,妥善处理家畜排泄物;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对病畜及染病动物脏器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人员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在规定的实验室等级开展相应实验项目并定期体检。

7、得了布病应该如何治疗?

布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全程”,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及时按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急性期患者中大多数可于3~6个月内恢复健康。如果发病后3个月内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没有按医生要求坚持用药,就容易转为慢性布病,不易治愈。

疾病千万种,布病属一种。烧烤烤得好,布病缠不了。相信大家了解布病之后,在日常生活中能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布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株洲市中心医院  张琼

请使用新湖南客户端进行投票